拉脱维亚总理及其领导的内阁于上周五辞职,从而成为继冰岛和比利时后欧洲第三个因经济危机而“下岗”的政府。拉脱维亚目前的经济状况究竟如何,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就此,拉脱维亚央行新闻官马丁·格拉维提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:“拉脱维亚的现状不容乐观。”
信用评级被降至“垃圾级”
包括拉脱维亚、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,一直被认为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最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。2008年开始,拉脱维亚经济出现严重的下滑,去年第三季度GDP同比下降4.6%,在欧盟成员国中表现最差。标普24日更宣布,将拉脱维亚的信用评级降至“垃圾级”。
经济状况恶化导致通胀率和失业率上升,也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。今年1月,约1万人在首都里加发起反政府示威,其后演变为暴力骚乱,这是该国十多年来最严重的街头骚乱。全国的医院及学校面临关闭,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减少40%,公务员也减薪25%。与此同时,拉脱维亚的出口导向经济几乎停顿,失业率也飙升,工人接受大幅度减薪以保住饭碗。同月,农民也因不满国内外市场萎缩,用拖拉机封锁首都的街道,迫使农业部长辞职。
拉脱维亚央行新闻官马丁·格拉维提斯向晨报记者表示,拉脱维亚自2004年加入欧盟后,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,经济迅速膨胀起来,工资以每年 20%—30%的速度持续增长,2007年GDP增长幅度达10%。“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,银行并未留有足够的储蓄金,账户赤字和外债大量增加,因此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。”格拉维提斯无奈地表示。
对账户赤字已无能为力
有专家预计拉脱维亚明年的财政赤字将达GDP的4%。格拉维提斯则透露,如今拉脱维亚的私有部门贷款达200亿拉特,约占GDP的130%,政府贷款达260万拉特,约占GDP的10%。
除了银行系统的漏洞,拉脱维亚货币拉特也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。格拉维提斯说,拉脱维亚银行系统主要为外资银行主宰,许多贷款都是以外币进行,外债中有85%都是欧元贷款,若拉特兑欧元贬值,将引发通胀,并加大本国居民的债务负担,因此拉脱维亚央行此时不敢轻易放开汇率。“也许对于一些大的出口国家,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贸易,但是对于像拉脱维亚这样的小国来说,货币贬值可能是致命的。”格拉维提斯说。
“我国面对外债和利息偿还等账户赤字已经无能为力。为了进行国家内部结构调整、恢复经济发展,我们不得不寻求国际援助。”格拉维提斯说。去年 12月,IMF、欧盟和一些欧洲国家联合为拉脱维亚提供了75亿欧元的援助资金。作为条件,拉脱维亚需实施相当于GDP规模7%的紧缩政策,包括提高税收和大幅削减开支。
“我们希望拉脱维亚的经济能从2010年开始复苏,然而欧洲市场目前非常不景气,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大大下降,所以我国的出口情况还在恶化。”格拉维提斯说。
■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
发展:还是得靠内需
劳动力成本对较低,是东欧等这些新兴国家的优势,所以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转暖,还是有翻身发展的机会。
这次东欧危机给我国也带来了一些启示,新兴国家要发展经济,还是要靠拉动内需增长,开拓本国市场的需求,不能片面的发展外向型经济,把希望仅仅寄托在外需上。
■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贺瑛
救急:争取国际援助
一般来说,一国想要度过经济危机有两种办法:休克疗法或者渐进式改革。按照东欧目前的状况,休克疗法不能用,渐进式疗法也解决不了问题。所以,争取国际援助,借外力的推动来挣脱泥沼,才是眼下最有效的救市之道,其中利用基金组织或者欧盟的力量都是可行的。
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